日期:2025-10-16 08:57:30
成都老人单杠被拆后无处锻炼,适老化改造待推进
那根单杠消失后 老人胳膊往哪挂 适老化改造的最后一公里
李爷爷站在空地上,低头盯着地面两个锈迹斑斑的洞眼。这里曾经立着一根2.2米高的单杠,如今只剩回忆。物业说拆就拆,理由是“怕老人摔着”。他理解这份担忧,却无法理解为何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是抹去设施的存在。
全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正加速推进,但许多地方仍停留在“拆了最安全”的粗放管理阶段。
这让我想起童年院子里的那棵老树。当初因为它结的果子会砸伤人,居委会决定砍树。从此我们失去了夏日遮阴的绿荫,也失去了攀爬嬉戏的乐趣。现在的适老化改造,是否也在重复同样的逻辑?因噎废食。
深圳的做法给出了另一种可能——全市新建改建室外健身区100%配备适老器械,事故率反而下降27%。他们做的不过是两件事:降低单杠高度至1.5米,铺上防滑软垫。这些细节,朝阳区五十个小区试了一年,证实有效。
但现实总是更复杂。我们社区健身区的告示牌写着“老年人慎用”,却没人告诉我们该去哪用。李爷爷现在要去两公里外的公园,途中得歇三次。这段路,成了他每日最漫长的征程。
适老化改造不该只是拆除危险,更要建设安全。就像教育孩子不是禁止探索,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安全地探索。我们需要的是改良,不是清除。
前几天路过那个空地,看见几个老人自发绑了根竹竿在树上。高度刚好,手感粗糙,却让他们脸上重现了笑容。这种民间智慧,难道不值得专业部门学习吗?
改造的最后一公里,往往不在物理距离,而在思维转变。当我们真正理解衰老不是能力的丧失,而是能力的转变时,才会设计出既安全又尊严的公共空间。
李爷爷们的等待,不该如此漫长。
#国庆健康充电计划#
恒运资本-股民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排名-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